-

N、P、K肥的合理使用

2024-09-06

1、尿素。在耕作前与少量有机肥混、撒施,然后耕翻入土,施深应在10公分左右。追尿素比追

基它氮肥(碳铵、氨水)提前4-5天,可沟施、穴施,施在5-10cm深处,不可随施随灌,至少要

等2-3天后才可灌水。


2、铵态氮肥。碳铵在潮湿、高温(>30℃)时大量分解,变为氨气挥发,造成氮的损失。施用

方法:

①结合耕地将碳铵先撒于地面,立即翻下。

②追肥穴施、条施。作物追肥时,可在作物根旁7-10cm处开沟、挖穴,深度7-10cm,施后立即

覆土。

3、磷肥。土壤中的磷一般不能满足作物需要,必须通过施肥来补充,施用方法:

①旱施农作物在苗期吸收磷快,要占生长期吸收总磷的一半,若苗期缺磷,会影响后期生长,即

使后期再补施,也很难挽回缺磷的损失,故苗期不能缺磷。

②细施过磷酸钙在贮存时易吸潮结块,在施用时,要打碎过筛,以利根系吸收。

③集中施磷容易被土壤中的铁、铝、钙等固定而失效。故应穴施、条施,使磷固定在种子和根系

的周围,即可减少与周围土壤的固定,又有利于根系吸收。

④磷肥与有机肥混合施特别是钙镁磷肥与有机肥混合,可使磷肥中那些难溶性的磷转化为农作物

能利用的有效磷。

⑤分层施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小,施在哪里基本就在哪里不动。因此,在底层和浅中都要施用磷

肥,把磷肥施在浅层,有利于幼苗的吸收,从而促进返青早、分蘖快。浅层施三分之一,深层施

三分之二。

⑥与氮肥混合施农作物吸收各种养分有一定比例,若比例失调就长不好。单施氮肥,根系发育不

好,易倒伏,又易遭受病虫危害,而且加速土壤中氮素的过度消失,引起氮磷比例失调。而氮磷

配合施用,即可平衡养分,又能促进根系下扎,为丰产打下基础。

4、钾肥。氯化钾对棉花等纤维作物提高纤维含量和质量有良好的作用。氯离子对某些作用如马铃

薯、甘薯、桃树、葡萄等作物有不良影响。施用在块根、块茎作用上能降低其淀粉含量。对于这

些忌氯作物,最好不要施用。

农业 (4).jpg


分享